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智库动态> 媒体聚焦
什么是发展的必要条件? 基于津巴布韦与博茨瓦纳的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30日 发布者: 点击次数:471次
  •  

    (图片来源:英国广播公司网)

     

    当地时间2017年11月24日上午,津巴布韦候任总统埃默森·姆南加古瓦(Emmerson Mnangagwa)在首都哈拉雷宣誓就任津巴布韦总统。前任总统罗伯特·穆加贝(Robert Mugabe)自津巴布韦独立之初即开始执政,迄今已达37年。其间,津巴布韦始终无法摆脱发展的困境。相比之下,邻国博茨瓦纳在独立后的发展则显得尤为成功。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这两个国家走上了不同的发展轨迹?

     

    一、津巴布韦与博兹瓦纳独立后的不同发展路径

    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开始发布“人类发展指数”年度报告。这一年,津巴布韦的人类发展指数约为0.5,在之后的连续13年内,津巴布韦都没能再达到这一水平。2016年津巴布韦人类发展指数为0.516,列世界第154名,而它的邻国博茨瓦纳则以0.698的得分位列108名。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当津巴布韦在1980年获得独立时,其人均GDP约为932.26美元,之后则一路下滑。在1985年、1993年、1998年、2003年和2008年,津巴布韦的人均GDP分别仅有它获得独立时的70%、64%、58%、49%和35%。2008年末,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一度接近百分之800亿。面对这一情况政被迫在2009年正式宣布弃用津元,允许使用外国货币,成为世界上少有的流通多种货币的国家。以货币改革为首的一系列措施推动了津巴布韦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人均GDP年增长率在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均超过了10%。但即便如此,2016年津巴布韦的人均GDP仍然没能达到1980年的水平。相比之下,它的邻国博茨瓦纳在独立36年后的人均GDP达到了独立之初的约36倍。1980年,博茨瓦纳的人均GDP为1059.70美元,约为同期津巴布韦的1.14倍;2016年,博茨瓦纳的人均GDP增长到了6788.04美元,达到了同期津巴布韦的6.73倍。同时,根据购买力平价(PPP)计算,2016年津巴布韦有82.9%的已就业人口日收入不足3.1美元;而在博茨瓦纳,这一比例仅为26.3%。

    是什么造成了津巴布韦自独立以来的发展困境?有一种观点将之归结于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它采取的经济封锁。穆加贝就曾反复指出,津巴布韦经济上的困境是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报复他在21世纪初期没收白人地主土地而采取的阴谋行动所致。然而,这种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人均GDP处在和津巴布韦同一起跑线上的博茨瓦纳,当面临同样不利的外部环境时——被南非、纳米比亚和罗德西亚(Rhodesia,津巴布韦前身)这些敌视它的白人政权包围,人均GDP却始终呈现上升的趋势。它同样无法解释在政府没收白人地主土地之前的1980年至2000年期间,津巴布韦人均GDP水平总体下降的现象。除此之外,同样作为获得独立的前英国殖民地国家,为何邻国博茨瓦纳在独立后能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而津巴布韦在很多方面却至今也没能达到独立初期的水平?合理的解释是:一个国家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制度体系,实现政府对国家的有效治理,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陷入发展的困境之中。本文将引入世界银行全球治理指数(WGI)作为衡量政府治理有效性的指标,这一指数由“话语权和责任”、“政治稳定性和不存在暴力/恐怖主义”、“政府效率”、“规管质量”和“法治和腐败控制”这六个部分构成。

     

    二、博茨瓦纳与津巴布韦制度比较分析

    博茨瓦纳自独立之初以来的快速发展正是对上述第二种观点的印证。当博茨瓦纳在1966年宣告独立时,它是世界上发展最落后的国家之一,举国只有12公里的公路和22名大学毕业生。然而,仅仅半个世纪后,它的人均GDP就已超越了中国、巴西、哥伦比亚和包括塞尔维亚在内的一些东欧国家。如此快速的发展得益于其在独立之初即建立了一套良好的制度体系。博茨瓦纳有着多元主义的部落政治传统,并在独立后迅速建立了民主政治制度,举行定期差额选举。这推动了博茨瓦纳朝多元、稳定、廉洁和法治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出于种种原因,殖民者没有在博茨瓦纳设立像在罗德西亚那样,通过压榨黑人为自己攫取财富的制度和机构。独立后的博茨瓦纳政府设计了一套崭新的经济制度,注重对私有产权的保护,致力于保障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并鼓励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建立了稳定、有效的政治制度同时,上世纪70年代,大量钻石资源在博茨瓦纳发现,这进一步助推了博茨瓦纳的发展。博茨瓦纳政府将开采钻石所获得的收入用于改善国计民生,例如建设基础设施和兴办教育。虽然其他非洲国家,如民主刚果、安哥拉和塞拉利昂同样是出产钻石的大国,但这些国家的政府未能实现对国家的有效治理,其全球治理指数均大幅落后于博茨瓦纳。所以,大自然的恩赐并没有成为这些国家发展的助力而是使这些国家陷入了资源陷阱,如塞拉利昂,对钻石的争夺甚至导致了该国的持续内战。

    反观津巴布韦,此国之所以陷入了发展的困境,同样是由于其政府无法实现对国家的有效治理。当津巴布韦于1980年独立时,穆加贝通过权力斗争建立起了个人统治,而非民主政治。由他领导的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ZANU,以下简称民族联盟)采取威胁、恐吓乃至军事手段打击其他党派。1980年代,在非洲人民联盟(ZAPU)的大本营马塔贝莱兰(Matabeleland),有超过2万人在民族联盟主导的攻击中丧生。津巴布韦没有能够在独立初期建立健全民主政治体制,造成政府不是为人民,而是为少数政治精英谋求利益。这样一来,原先由殖民者设计的那一套通过剥削占总人口95%的黑人,使占总人口5%的白人获益的制度完美地契合了新政府的需要。只不过原先获益的白人,被现在执政党—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ZANU-PF,以下简称“爱国阵线”)的高层所取代。这种腐败和缺少法治的政治体制极大地削弱了津巴布韦政府的效率和行政能力水平。

    当不合理的计划经济制度在21世纪初期造成国家经济的恶化时,政府却无能为力。为了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压力,换取政治上的支持,“爱国阵线”鼓动退役军人们大量掠夺白人地主的土地。这些土地一部分被分配给了退役军人,大部分则分配给了“爱国阵线”的高层。然而,新的黑人地主们要么缺少相应的管理经验和耕作技术,要么对农业毫无兴趣。更糟糕的是,“爱国阵线”的做法极大地削弱了人们对于自己财产所有权的安全感,劳动积极性随之降低,导致农业产出及生产率急剧下降。面对不断加深的困境,津巴布韦政府开始大量印发钞票,试图用金钱换取政治上的支持。反而导致了津巴布韦通货膨胀迅速加剧,并最终造成其经济在2007至2008年期间经济的彻底崩溃。

    独立后的津巴布韦,承袭了罗德西亚时期的殖民政治体制,没能像博茨瓦纳那样迅速建立中央集权的民主政治制度。长期以来,津巴布韦政府不是为了人民,而是为少部分“爱国阵线”的政治精英谋求利益。导致法治缺位、政治腐败、行政低效和暴力盛行。世界银行全球治理指数显示,2016年津巴布韦政府在“话语权和责任”、“政治稳定性和不存在暴力/恐怖主义”、“政府效率”、“规管质量”和“法治和腐败控制”6项的得分仅分别达到博茨瓦纳的约34%、27%、15%、4%、11%和11%。津巴布韦政府无法实现对国家有效治理,导致它始终没能摆脱自独立以来的发展困境。

     

    三、后穆加贝时代津巴布韦发展前景展望

    当穆加贝辞职的消息传出,津巴布韦多地爆发了大规模游行庆祝。首都哈拉雷的居民纷纷走上街头,拥抱接管城市的军人。在就职演说中,新总统姆南加古瓦赞扬了穆加贝的统治,但同时也坦言津巴布韦的国内政治长期为“极端、憎恶和毒害”所笼罩。姆南加古瓦强调,所有腐败活动必须立刻停止,否则将遭受严厉的打击。他还承诺自己将是“所有公民的总统”,无论信仰、种族和政治派别,并保证2018年的总统选举将如期举行。此外,姆南加古瓦承诺政府将恪守对内外债务的信用,并指出津巴布韦将致力于重塑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良好关系,通过吸引海外直接投资来缓解国内的失业问题,加快经济发展转型。

    这一就职演说无疑令津巴布韦人民感到振奋,姆南加古瓦不仅提及了迫切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还对多元化做出了承诺。不可否认,津巴布韦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潜力的兑现需要津巴布韦执政党和政府做出改变。从短期来看,津巴布韦政府应当削减政府部门支出,缓解财政赤字的压力;从国际社会争取更多的财政援助;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以解决失业问题。长期来看,津巴布韦政府必须致力于通过推行政治体制改革,逐步提升政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水平,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津巴布韦的发展困境。

    在就职演讲中,姆南加古瓦向津巴布韦人民保证,自己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我相信,这也是全体津巴布韦人民共同的期待

     

    (作者是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2017级硕士生)

    (责任编辑:廖博宇)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