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智库动态> 媒体聚焦
政法工作智能化:一切尽在掌握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25日 发布者: 点击次数:514次
  •  

    2018年1月22日,读库君受邀走进京西宾馆,参加了十九大以后首次召开的中央政法会议。

     

    会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同志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政法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读库君在会场听得十分激动。

     

    2013年1月7日十八大后的首次政法工作,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形势下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提出“全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建设”的三大建设任务。

     

    五年后的今天,习近平对新时代政法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指出“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加强过硬队伍建设,深化智能化建设”。“三大建设”的表述扩展为了“四大建设”。

     

    会议对2018年的政法工作做了六个方面的部署。其中,第五个方面就是

     

          “深化智能化建设,把政法工作现代提高到新水平。”

     

    科技对于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早已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有过这样的论断: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

     

    同样,智能化建设作为“科技创新+政法工作”的具体体现,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应当说,新一轮方兴未艾的科技革命,正在引发超越历史、创造未来的颠覆性变革,给政法工作带来了无限的空间和广阔的前景。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智慧警务”“智慧检务”“智慧法院”“智慧司法行政”都取得了快速发展。

     

    仅以“智慧检务”为例,201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试点研发,2014年全面部署人民检察院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和案件信息公开系统,全国四级检察机关3600余检察院全部实现办案信息网上录入、办案流程网上管理、办案活动网上监督、办案数据网上统计,并覆盖所有检察业务。

     

    2015年以来积极推进电子检务工程建设,采取“整体立项、统一实施、整体验收”模式,陆续完成司法办案、检察办公、队伍管理、检务保障、检察决策支持、检务公开和服务等六大应用平台研发与部署工作;评选产生144个全国检察机关科技强检示范院,示范效应初步显现。

     

    2016年试点研发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探索应用智能语音技术和检察工作的深度融合,推动司法办案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

     

    2017年,最高检正式提出智慧检务全新战略,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深化智慧检务建设的意见》,明确智慧检务的理论体系、规划体系、应用体系“三大体系”建设和“三步走”战略,

     

    • 到2017年底,完善智慧检务顶层设计和基础理论,完成电子检务工程,夯实智慧检务的工作基础;

     

    • 到2020年底,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检察工作由信息化向智能化跃升,研发智慧检务的重点应用;

     

    • 到2025年底,全面实现智慧检务的发展目标,以机器换人力,以智能增效能,打造新型检察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

     

    今天,最高检在全面完成电子检务工程任务基础上,同步启动智慧检务工程申报工作,与航天科工集团、中国人民大学等采取“3+X”模式探索建立智慧检务创新研究院,创新检察科技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全业务智慧办案、全要素智慧管理、全方位智慧服务、全领域智慧支撑”的智慧检务总体架构初步形成,广大检察人员科技信息化应用意识、热情和能力进一步提高。

     

    接下来的2018年,检察机关又应当如何深化智能化建设,把检察工作现代提高到新水平呢?

     

    让读库君带你一起去看看这次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指明的方向和道路吧。

     

    政法智能化建设的“一条主线”

     

    本次会议明确指出,“要把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结合起来、科技创新与体制变革融合起来,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大力加强智能化建设,形成信息动态感知、知识深度学习、数据精准分析、业务智能辅助、网络安全可控的科技应用新格局,推动新时代政法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政法工作跨越式发展打造新动能、开辟新境界。”

     

    你看,“大数据战略”“知识深度学习”“数据精准分析”等等这些在科技圈的热词都出现在这次会议上,由此可见中央领导对于当前科技最前沿的发展状况全都了然于胸,政法机关的智能化发展也是与时代同步、与科技发展同行。

     

    政法智能化建设的“两个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指示中明确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工作预见性、主动性”,“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会议做了两点要求。一是要实行更便捷的一站式服务;二是要实行更贴心的人性化服务。

     

    你有没有发现这两点要求中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服务”。无论是“一站式”还是“人性化”,都是为了能给人民群众更好的服务,都是为了能让人民群众有更深切更实在的获得感。

     

    会议还指出,要依托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加强“微法律服务”、“微检务”集群建设,构建快捷便利的移动服务体系,让群众在掌心里、指尖上就能办成事、办好事。

     

    政法智能化建设的“三个坚持”

     

    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一体化,提高政法化建设的层次和水平是政法智能化建设的全局性工作。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三个“坚持”:即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共享发展。

     

    思路清才能方向明,方向明才能措施实。高起点规划是政法智能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认清大形势、抓住大机遇,依托科技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总结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公安、智慧法律服务等做法。目前亟待明确政法智能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方法路径,统一技术规范标准、基础数据标准、数据开放标准,探索构建物理分散、逻辑统一、管控可信、标准一致的科技信息化资源体系。

     

    建设应用同步推进,边建边用同步完善。高水平建设是智慧政法建设的关键性工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投入大、研发周期长等特点,要发挥各级政法机关网信领导小组指挥协调作用,高度重视培育和锻炼政法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善于通过共同研发、项目外包、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强与科技企业、人才合作,引进原创性、前瞻性、颠覆性技术。善于把政法干警创造的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办法,融入到信息系统,沉淀进数据模型,让人工智能扩展、延伸政法干警的实践智慧。

     

    共享才能提升价值,开放才能服务群众。高共享发展是智慧政法建设的创新性工作。数据资源作为越用越增值的非消耗性资源,只有最大程度开放、共享,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政法机关之间无论横向纵向都应当在安全的前提下共同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开放兼容,促进技术融合、政务融合、数据融合。探索政法专业数据、政府部门管理数据、公共服务机构业务数据、互联网数据集成运用,创造更多利益契合点、共赢新亮点,发挥整体效能。

     

    政法智能化建设的“四个运用”

     

    建设的目的在于应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要求“积极推进实战应用智能化,进一步提升政法机关核心战斗力。”

     

    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核心战斗力”,其实这就是我们推进智能化的目的所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怎么应用呢?此次会议提出了四方面重点“运用”:即运用新技术提高风险防控的精准性、运用新模式提高打击犯罪的实效性、运用新系统提高执法办案的公正性、运用新手段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过去的几年,智慧检务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数字检务、网络检务、应用检务进入了智慧检务4.0时代,电子检务工程司法办案、检察办公、队伍管理、检务保障、检察决策支持、检务公开和服务等六大平台全面建立。

     

    下一步最高检将紧密围绕中政委此次提出的“四个运用”加强探索,依托智慧检务工程,坚持实战导向,推动从信息采集、数据汇聚等浅层次应用,向全面展现、精准预测、智慧决策等深度应用转变,尽快实现规模化应用。智慧检务创新研究院也要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促进检察工作跨越式发展。

     

    在这次大会之后,相信全国检察机关一定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创新、埋头苦干,为完成“深化智能化建设,把政法工作现代提高到新水平”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