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智库动态> 法治新闻
杨灿明校长在2014年度法治发展综合评估项目成果发布会上的致辞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17日 发布者: 点击次数:582次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聚集一堂,在这里召开2014年度法治发展综合评估项目成果发布会。非常高兴受邀参加这次盛会并致辞发言,在此我谨代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对本次发布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二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大吉大利的月份,诗经有云:“明明上天,照临下土。二月初吉,载离寒暑。”中国也有民谚:“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回顾刚刚过去的2014年,定当是中国历史上值得书写的一年。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以“依法治国”作为全会主题。中国共产党将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虽然国家经济水平与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用“大仓满,小仓流”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但是我国在社会制度与社会治理建设层面取得的进步,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要求的“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标准,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以至于社会时不时会蔓延着“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情绪。实际上法治所强调的公平、正义、自由、诚信、秩序等内在精神乃是社会礼仪的价值核心。法者,万事之仪表也,天下之仪也。法者,政之至也。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经济大国不等于强国,只有以法治为根基的国家,才有社会的长治久安,政治的清明廉洁、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如果说“评估一本书不能仅仅看封面”,那么评估一国的法治发展状况,同样也不能仅仅看法治的宣传口号,更要看法律的实施情况。法治实现的关键在于治官治权。正如习主席指出的那样:法治不彰,从领导干部身上找病根,就是“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党纪国法成了“橡皮泥”、“稻草人”。“老百姓不信法,是因为干部不守法”,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真正抓住了依法治国的“牛鼻子”。那种还想以强调党的领导为名,破坏规矩,贪婪专权,以权谋私的做法该到头了。这些以个人代党、以权压法的人,该收敛了。在过去的一年中,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敢于向当前存在的法治不彰、法治废弛的一些现象亮剑,动真格。对党内的腐败分子,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只要有违法乱纪、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行为,必查到底,老虎苍蝇一起打,一扫过去那种“雷声大雨点小”的反腐倡廉疑问。
        最后我希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继续开拓创新,为我国的法治建设建言建策,提供智力支持,充分发挥本智库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并预祝本次发布会圆满成功,祝各位幸福安康!谢谢大家!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