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ICP备09005423号-7版权所有:中国法制发展战略研究院
地址: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特一号
传真:027-87108590邮箱:fazhihubei@qq.com
浏览总量:497455
7月22日,首届中美智库学术研讨会(2018 Sino-US Think Tank Symposium)在芝加哥西郊多米尼克大学隆重开幕,中美智库代表围绕数字化时代的智库发展建设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交流与探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徐汉明教授委派中心青年专家魏怡然、社会治理法学专业博士生徐凯、中心科研秘书胡婷组成代表团参加研讨会,并交流了中心智库建设的经验。
出席研讨会的中美智库代表合影留念
研讨会分为主题发言和自由讨论两个环节。主题发言环节,威斯康辛历史学会公共服务部主任、美国历史学家派法尔博士(Richard Pifer)从历史的角度介绍了美国政府的三权分立体系,并以生动的案例强调智库研究对美国行政、立法体系的深远影响。多米尼克大学凯特教授(Kate Marek)向中方代表介绍了她在美国信息政策与智库研究领域的心得,认为信息政策是影响智库发展的重要因素,智库在提供信息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多米尼克大学高轶军博士发表“大数据与智慧城市”专题演讲,介绍了美国智库运用大数据研究方法所取得的成就,认为大数据是收集数据、整合信息的重要方法与媒介。多米尼克大学史黛西(Stacy Kowalczyk)博士则与大家探讨了数字化时代美国智库的发展态势,在信息管理的背景下讲述了智库发展。美国知名智库研究专家雷蒙德博士(Raymond Struyk)就智库管理问题展开了专题性讨论,分别就智库报告的质量管理、智库人员的结构与激励考核机制以及中国智库如何走向世界作了精彩发言。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副主任李刚教授,在本届研讨会上代表中方参会人员发言,向美方代表介绍了中国智库建设与发展的成就与最新动态,并就中美智库的进一步发展发表了看法,为中国智库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中方代表在自由讨论环节显示出了开放的学习心态。来自中国数十所高校的科研管理人员分别介绍了其所在院校智库的特点,并积极与美方代表展开对话交流,双方在互换意见的情况下加深了对智库建设的认识。中方代表认为中国智库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与美国民间智库的运作模式具有一定的区别,中国智库应该在借鉴美国智库发展经验的同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新型智库的发展道路,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中心代表团成员提交了《新型法治智库的发展路径》(魏怡然)、《中国高校智库建设:决策部署、地方经验与发展建议》(徐凯)、《关于建设我国高校新型法治智库的思考》(胡婷)3篇论文。
研讨会现场
此次研讨会为中美智库建设与发展提供了交流合作平台。中心代表团成员既深入了解了美国智库发展的经验,也通过各种场合积极介推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作为新型法治智库为“法治中国”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中心代表团与会议主办方合影
首届中美智库学术研讨会由中美智库交流学会(The Sino-US Think Tank Institute,SUTTI)、多米尼克大学联合发起,旨在推动中美大学、智库、企业、政策研究机构和其他非政府组织就发展战略、公共政策、产业政策和文化融通等议程进行广泛深入的对话交流。本届研讨会中方代表团,是由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副主任李刚教授率领,成员包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广西大学等高校智库研究机构近20位代表。